近两年来,重庆不少老旧厂房陆续有了新变化,一些废旧厂区改头换面,内部设施新颖现代,不少细节融入国际元素,处处透着文艺范儿。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全国曾经的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结合自身特色,有效利用存量房地资源,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发展。如今,那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老厂房、老车间正逐渐成为一座座生机盎然的文创园。
老旧厂房蝶变成为文创新区
青色仿古砖,光滑白色墙面,明亮的led射灯,卫生间标配现代的usb充电插座......记者在位于重庆渝中区鹅岭的二厂文创公园发现,简约现代的室内装修和写满沧桑的废弃厂房形成了鲜明对比,打扮时尚的年轻人穿梭于厂区内,强烈的反差犹如一场新旧世界的时空对话。
总面积30000平方米的二厂文创公园囊括了休闲旅游、生活美学、创新餐饮及手工、艺文空间等多种业态。园区行政总监胡欣介绍,印制二厂曾是民国时期的中央银行印钞厂,2年前渝中区政府引进文化投资将这里打造成为现代化的文创园区。
“设计团队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对旧厂区的基建、水电进行了改造,对厂房内部重新装修,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工厂外观,让新旧建筑完美融合。”胡欣说。
江北区北仓文创街区人头攒动,地处重庆最繁华商圈之一的观音桥,这里闹中取静,而藏在这旧仓库里面的就有号称重庆最美的图书馆。
白砖搭配全木书架和地板,大落地窗边放满了绿色植物,很难想象一个装饰现代明快的图书馆会藏在一座旧纺织仓库内。
“我们的理念是让历史沉淀、让文艺重生,北仓的历史建筑保留完好,位置优越,希望这座独具艺术气息的现代图书馆给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的阅读场所,让人们身处闹市也可度过一段惬意时光。”园区运营部负责人喻露说。
本土文化+国际视野 文创园区绽放“新渝派文化”
重庆各文创园区除具有本土特色,还融入了不少“国际元素”。路过重庆江北区建新西路,一片红色建筑分外惹眼,曾生产日化产品的旧厂区变身成为焕发活力的喵儿石创艺特区。
2017/4/23
2017/4/23
2017/4/23
2017/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