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走高质量发展路 天津滨海新区成创新创业“洼地”

2019-04-10

自创区天津开发区科技园(中心商务区科技园)聚集着天津市级科技型企业5075家、国家级科技型企业162家、规模过亿元的科技型企业344家,累计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42家、天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54家。去年,天津滨海新区共聚集5211名创客、2076个创业团队、2440个创业企业,累计协助创业者获得融资超过35亿元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洼地效应”,指的是利用比较优势,创造出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汇聚流动,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滨海新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不断聚拢创新创业资源、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氛围,令高质量发展在这里成为地区“主旋律”。

自创区走出“示范效应”

回顾建设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步伐,新区不断优化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全面提升各类创新主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中,科技型企业作为创新“主力军”,为全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颇丰。

高新区管委会科技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新区作为自创区核心区,科技型企业的研发能力持续提升。这里涌现出了一批以因诺微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创业企业,以易思维为代表的大学生创业企业,以海天量子为代表的大企业内部创业企业,以强微特、安普德为代表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

而在自创区天津开发区科技园(中心商务区科技园)内,从写字楼间繁忙的脚步中就可窥见企业的密集度。这里共聚集着天津市级科技型企业5075家、国家级科技型企业162家、规模过亿元的科技型企业344家,累计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42家、天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54家。

“开发区目前拥有国家级专业众创空间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众创空间4家,各类众创空间总数达到20家,孵化面积近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400余家。”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将聚焦科技创新、聚焦转型升级、聚焦双创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活力。

搭建良好投融资环境

最近,新区企业接连从资本市场上传来喜讯: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疫苗第一股”;而在上交所披露的最新受理“科创板”上市企业名单上,赛诺医疗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榜上有名。借助于新区搭建的良好投融资环境,一批创新型企业实现了“加速跑”。

高新区企业天津惊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在资本的加持下,沿着脉搏波大数据的采集分析领域,迅速在小信号采集处理、嵌入式硬件、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占据了自己的市场空间。

去年,在自创区天津开发区科技园(中心商务区科技园)内,新区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成果十分丰硕。七一二通信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源创科技、鱼坞科技等8家企业在天津OTC成功挂牌。零氪科技完成10亿元D轮融资,瑞派宠物获得5亿元B轮投资,一飞智控完成9000万元A轮融资。佰邦达科技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并成功入围中国互联网百强。

探索形成独自发展路径

在滨海新区,每天都有创新创业者奔波,只为实现各自内心里的梦想。去年,新区共聚集5211名创客、2076个创业团队、2440个创业企业,累计协助创业者获得融资超过35亿元。在这背后,是新区构建的以超算(天津)中心为代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64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74家、众创空间67家(其中国家级2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5家等创新创业的支撑平台作为坚实后盾。

为了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创新创业环境,持续加强地区的吸引力,新区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了独自的一套发展路径。新区去年出台了《滨海新区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措施》,在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方面提出创新举措。此外,还制定了《关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评估办法》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资金管理办法》,形成了激励与管理并重的创新平台管理机制。

“目前,新区内的国家级研发机构建设取得显著突破。去年新获批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市85%。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在虹膜识别、语音识别等细分领域转化项目20余项。”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新区共1853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23家,占全市比例约44%。2019年,新区将立足新时代新定位新目标,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做到“真新、敢新、创新”,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